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导读 > 2014 > 01 >

因革与依违——清初法制上的满汉分歧一瞥

作者:苏亦工

摘要:老一辈清史学家孟森先生说过:“清之代明,纲纪仍旧,惟有节目之迁流,自非详考不足标其大异之点。”⑴此言不谬,清承明制,就宏观结局上说,当然不错;但从其过程和细节上看,却远非如想象的那般顺势自然,依样画虎。须知满洲入关之初,曾经围绕着如何建立新王朝的法制发生过许多分歧和争执,其原因和背景固属复杂,但边腹文化的差异,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0王钟翰先生曾经指出:“纵观有清一代300年间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冲突差不多都带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的色彩。”〔2〕确实,满汉矛盾是贯穿于整个清王朝数百年间的基本社会矛盾。尤其是清军入关初年,满洲统治者强力推行剃发、易服、圈地、投充和逃人法等暴政,造成了极大的恐怖;而大清王朝的法制框架,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自然更难超脱出满汉斗争的藩篱。然而由于时过境迁以及史料缠夹含混等多重原因,学界对于上述分歧,向来极少触及,故其真相亦长期难明了。本文是系列研究之一,拟仅就清初四十年间〔3〕,清廷围绕着援用明律、制定清律以及满汉分治等问题引发的争议稍加阐释,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是正。


关键字:因革 一瞥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