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要闻 >

清华大学第23届“学术新秀”颁奖典礼暨分享交流会举行

时间:2018-06-13 11:07:07


    清华新闻网6月13日电 6月7日晚,第23届清华大学“学术新秀”颁奖典礼暨分享交流会在美术学院报告厅举行,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希,研究生院院长姚强出席了本次活动。化学系倪兵等10名研究生获评“学术新秀”,物理系王江涛等10名同学获评“学术新秀”提名。20名获奖同学的导师上台为学生颁奖,一同分享喜悦。 

杨斌讲话

 杨斌在讲话中表示,目前清华博士生规模不断增长,博士生培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他肯定了和谐相处、追求卓越的导师学生关系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促进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希望广大博士生真正在研究中享受学术,不惧前行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充分发掘领悟学术研究内在规律,让学术研究成为思维习惯和人生成就感的最主要来源。

张希讲话

张希祝贺各位获得“学术新秀”及“学术新秀”提名的同学,鼓励所有研究生在研究中实事求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精神,并将科研的研究重点落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不断努力,为把祖国早日从“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姚强介绍评选流程

分享会伊始,姚强从评选流程、评审老师名单等方面介绍了本次“学术新秀”评选活动,并公布了获奖和提名名单。本届评选突出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同时分学科设置评选细则,实现了分类引领。

李朔严做分享

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博士生李朔严已成功发表论文8篇,其中CCSI5篇。他以“自我超越中收获乐趣”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科研生活。他认为科研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博士学习阶段,要敢于不断推翻原来的“我”,迎接新的挑战,深入田野调查,丰富实践经验,通过广泛的阅读扩展自己的理论视野。 

罗宇分享科研心得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15级博士生罗宇讲述了自己的科研历程。他在大二便加入了史翊翔老师的团队。在市场现状不理想的情况下,罗宇自己动手设计了实验测试平台,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调试后,终于保证了实验系统稳定运行。在分享过程中,他多次提到史翊翔老师的引领对自己科研道路起到的重要作用。随后史翊翔也分享了自己对于学生培养和学术发展的思考。 

张学强做分享

化学工程系2016级硕士生张学强通过几个封面故事讲述了他的科研成果及感悟。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故事将解决锂沉积问题的抽象过程形象化,具体介绍了入选顶级国际期刊封面文章的3个科研内容,成功解决了锂沉积导致电池爆炸的问题。张学强认为,科研中需要保持平常心和耐心,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倪兵做分享

化学系2014级博士生倪兵介绍了自己在亚纳米材料的科研历程。亚纳米材料是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他通过不断尝试作出了纯度极高的特殊螺旋结构,并仔细探索了其生长机理。倪兵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无机单壁纳米管合成机理。在科研过程中,他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不论是做实验还是读文献,积累都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 

张佳敏做分享

经济管理学院2013级博士生张佳敏,以“厚积”“选择”“悟道”和“访学”四个阶段分享自己的体会。她认为,专注做好阅读和总结、遵循内心信仰是科研成果的保障。清华博士生要瞄准高水平学术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颜枫做分享

环境学院2013级博士生颜枫,以“中国环境领域需要一批为科研而执着奋斗下去的人,而我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为口号,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在他在科研中遇到挫折时,并没有气馁,而是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变,成功解决了粉煤灰资源化的问题。

获奖和获得提名的同学与嘉宾、导师合影

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评选活动于1996年创办,每年有10名左右同学获得“学术新秀”称号,迄今已有230人获此殊荣。研究生“学术新秀”代表着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的最高水平,是朋辈教育、学术交流分享的重要载体。


关键字:清华大学 交流会 颁奖典礼